一個生活上的小計畫

忘了是在哪篇文章看到,說是現代人類一週吃到的食物種類大約是20到30種,跟原始採集生活的人類攝取150種差了很多,因此推測食物的單一性是導致現代人腸胃與消化問題的主因。這讓我開始算起一般人一週攝取的食物到底有幾種..。就我自己觀察一般上班族,如果早餐都吃早餐店的話,鮪魚、玉米、肉鬆/火腿/豬排(都是豬)、牛肉、燻雞、起司、火腿、蛋、小黃瓜、洋蔥、番茄+餅/蔥油餅/吐司/漢堡 (這四種都是麵粉做的,算一種)搭配紅茶、綠茶、豆漿、牛奶、咖啡,早餐至多16種。
午餐,白飯加上4樣菜,但是黃豆製品(豆腐/豆乾/豆皮)跟主菜(豬雞牛魚)時常重複出現,而配菜多半是高麗菜、大陸妹、地瓜葉、洋蔥、空心菜、絲瓜、小白菜、青江菜、紅蘿蔔、大蒜、薑的組合,所以中午至多14種(牛豬雞早上已經重複了)。
晚餐吃麵好了,除了上述食物以不同烹調方式與種類出現之外,頂多加個豆芽菜、韭菜、蔥,搭配一週吃3種水果,晚上至多6種。

所以一週的事物種類有36種,若加上油(花生油/葵花油/橄欖油/大豆油/香油)與調味品(鹽/糖/醋/醬油/辣椒..etc),理想上大約可以吃到50種的食物,但通常一個月也就是吃這50種了:P。

仔細想了想該怎麼增加食物的多樣性,我想除了少吃加工製品之外,另一個原因就是增加攝取蔬果、穀類以及海鮮。加工製品只是讓食物看起來不一樣,像是火鍋料跟素料這些。而蔬果除了跟著季節吃,也是要嘗試多採購不同的蔬果自己煮(順便練廚藝),這樣菜色才不會一直重複,同時也可以吃到不同的營養素;穀類就是多吃鳥飼料吧 = =,燕麥、堅果類與有的沒的種子那樣,雖然不好吃,但是一個禮拜吃個3、5次granolamuesli,攝取食物的種類會比單純的小麥(麵條/麵包)或白飯要好得多,這點我目前正努力執行...。沒辦法,飯我愛吃白飯,鳥飼料就要靠早餐穀物。

至於海鮮,魚腥味與採買時的新鮮度太考驗主婦了,目前我只會料理蝦子跟冷凍切片處理好的鱸魚,深澳的海鮮料理有待我慢慢學習與摸索了。

我的目標是一個禮拜吃到100種食物,執行到第4天,我只吃到約60種就快黔驢技窮,哈。希望之後執行成功可以分享一下菜單,也算是監督自己的健康。(但之後有好一陣子要吃月子餐......orz)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