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king time

從一開始學著烤蛋糕是因為要宣洩壓力,但現在十分空閒的我也慢慢對麵包越來越有心得。一開始會想要烤蛋糕,是受到這些大廚教我做的菜的影響,「理論廚師」讓烘培點心看起來好簡單。我從最簡單的bound cake、cupcake開始,味道不錯,但總有個問題:冷了就不好吃,一定要加熱才會有鬆軟的口感,冷冷吃就變得像是發粄。開始認真讀食譜,才知道鬆軟的蛋糕一定要靠著把蛋打發才可已有軟綿的口感,接著學起很「搞剛」的小山進才烤出我夢想中的口感與味道。但對老一輩的人來說,所謂好吃的甜點就是「不會很甜」,加上蛋糕、餅乾都被嫌會胖,慢慢低我開始揉起麵團做麵包。

masterchef:australia 我才知道麵包要好吃,不能急,要讓酵素好好地發酵,並且溫柔的對待麵團(它是有生命的)。第一次烤出來的成果不差,但用錯油,讓油味很重。後來接連看了幾位部落客提供的食譜,我發現自己烤出來麵包跟先前的cupcake一樣,烤出來熱呼呼是最好吃,但隔天就「嗯不錯」、再隔天「還可以」,然後漸漸地連我都鄙棄這些麵包了,因為好乾、好硬、一點都不香。雖然一度也想過要自己做酵種,但這也太~~~花時間,但好在有不少部落客提供「湯種」的作法與心得,救起我對揉麵團的興趣。

所謂的湯種就是和麵團之前先製作1:5=麵粉:水的麵糊,水溫要在65度,才會讓麵包有鬆軟的口感(聽說一百度是qq的),但湯種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整個麵團的25%,否則麵包會過於軟爛、不好整型。如果參考的食譜沒有湯種但自己想要擅自作主,只要扣掉食譜的高粉與水就可以了。(ex原先是500g高粉、200g水,可以將20g粉、100g水用作湯種,和麵團時只要加入480g高粉與100g的水)

說了這麼多,是因為今天的麵包是這幾個禮拜最好的成果,有軟有香又很健康。anyway,分享食譜與我的作法:
參考食譜:bread is not optional

蜂蜜全麥麵包
湯種材料-
麵粉:40g、水:200g
麵團材料-
奶油:60g、蜂蜜:110g、水:100g、即溶酵母:10g、鹽:8g、優酪乳:200g
(湯種240g)、全麥麵粉:500g、高筋麵粉:300g、蛋一粒、二號砂糖:100g、即溶麥片:40g

作法-
製作湯種:40g高粉扮入65度的200g水中,要出面波紋才ok(溫度不夠可以稍微加熱,don't get burnt)
製作麵團:
a.奶油與蜂蜜一起加熱,讓奶油融化在蜂蜜中稍涼後(別殺了酵母),與水、酵母、二號砂糖以及優酪乳一起稍微攪拌。
b.放入1/2的全麥粉、1/3的高粉、鹽以及完全冷卻的湯種攪拌(我是手工,打了約4分鐘讓麵糊稍微出筋,聽說用機器是兩分鐘)。再倒入蛋、1/4的全麥粉、1/3的高粉,再beating again,讓麵粉充分混和直到有點出筋(一樣是4分鐘左右)。再倒入即溶麥片、以及剩餘的全麥麵粉、高粉,持續攪拌到麵團光滑,你一定以為我會這樣說對吧!其實這個時候麵團根本就還不成團,還是很黏很黏的狀態(大概是我亂改別人食譜的後果),雖然又加了一些高粉,但我擔心會讓成品吃起還太乾,所以乾脆很賣力地用刮刀攪拌「麵膏」(介於糊與團的東西該叫什麼好?),大概邊流汗邊揉了30分鐘吧,麵膏出現筋度(不是那種可以拉出薄膜的「完全擴展」,是拉開麵團出現鋸齒狀的「擴展階段」)
c.因為揉麵揉得我也煩了,所以直接進入發酵過程。雖然一般都說讓麵團膨脹到兩倍大就可以了,但我習慣讓麵發酵90分鐘以上,趁這段時間清洗器具、看電視、串門子、睡午覺都很ok,只是要記得用保鮮膜封好麵團。(因為麵團很黏手,記得器具要先塗一層油)
又,如果要低溫發酵,封好送麵團到冰箱發個12小時吧。
d.在工作臺面上撒手粉,溫柔地拿出麵團(別再揍它一拳了)。分割麵團到你要的大小、整型後,再繼續第二次發酵約30分鐘。
f.看麵團有膨脹到兩倍大,烤箱要預熱220度,約烤30分鐘。
又,因為我家的烤箱溫度是參考用的,我都會再低個三十度放烤箱(要摸清楚自己家裡烤箱的脾氣啊)。看到麵包表面出現金色先別急,拿個尖細的東西搓到麵包裡,如果有黏上麵糊代表沒烤熟,蓋上錫箔紙繼續烤。
g.麵包可不是烤好就結束喔,脫模後的麵包要放涼不要放一整晚/下午/早上,因為水分跑掉也會讓麵包的口感不好,建議是找大一點的容器悶住麵包的蒸氣,讓麵包保持溼潤到它涼了為止。

從開始量份量到這麵包出爐時,我花了將近5小時吧,雖然因為偷懶,讓麵包撕開來沒有一層層的層次,但整體來說是最接近「麵包」的一次了。當然,可能是因為我水加太多導致「麵膏」,所以我建議水一開始先到2/3的量,再依情況調整濕度會比較妥當,不然不成形的麵團揉起來是非常累人,而成就感也會稍稍打折。每次麵包出爐時,我都跟自己說下次再也不要揉麵團了,但過沒一個禮拜又會開始盤算要做什麼口味的麵包好...:)



留言

熱門文章